“买了定期支付基金,我真的能每月获得6%收益么?”投资者老秦拿着基金宣传页疑惑道。
国内首批“定期支付型”基金近期密集发行 基金月月“派薪”尝鲜需防三大误区
今年以来,基金行业把创新延伸到了产品的各个环节,近期交银施罗德、博时、工银瑞信[微博]三家基金公司携手刮起一阵“定期支付”概念风。“定期支付,月月发薪,年化支付率4%或6%”成了这类基金的卖点。但记者了解相关产品设计后,发现定期支付率并不等于约定收益率,实际上是有收益分收益,没有收益分本金。
本报讯 (文、表/记者吴倩)近期,国内首批“定期支付型”基金密集发行,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记者从建行等渠道处获悉,该类型产品颇受投资者欢迎,咨询量非常高。不过,作为一类创新基金产品,不少投资者对定期支付基金仍存认识误区,尝鲜前需要了解清楚。
本报记者 孙琪
误区一:
定期支付产品扎堆问世
现金支付率越高越好
7月伊始,国内首批定期支付型基金相继面世。
据业内人士介绍,定期支付的主要卖点是“定期、定量、无费用”。以交银月月丰为例,按基金合同约定,将以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作为定期支付基准日,按照4%的年化现金支付比率,每月向基民支付现金。同时定期支付是以份额自动赎回的方式进行支付,不产生赎回费用。
从产品名称上看,3家基金公司首批推出的定期支付产品极其雷同,分别为博时月月薪、工银月月薪和交银月月丰。其中工银月月薪和交银月月丰均属于开放式二级债基,可以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博时月月薪则为运作期为3年的纯债基金。
其中,每月“派现”比例的高低是投资者的主要关注点。目前,市面上的3只基金“各有其率”。工银月月薪首年6%的年度支付比率处于最高水平,存续期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交银月月丰对这一比率约定为年化4%,且存续期一般不做调整;博时月月薪采用折算新增份额支付的方式,对定期支付比率无明确约定。
这3只产品具体支付比例方面大不同:最早发行的博时月月薪是对当期收益进行支付,比例不固定,更类似于分红;工银月月薪则是第一年支付比例为6%,随后每年底重新约定;交银月月丰则是每年4%的比例支付。此外,参与定期支付方式上,工银月月薪的持有人可以选择每月获得固定现金流或者滚动再投资,其他两只基金目前均为只提供现金。
不过,理财师指出,现金支付率并非越高越好。
“投资者在获得约定的现金支付后,持有的基金份额数将相应减少。”相关人士如此总结三只定期支付型基金共同点。
据分析,现金支付率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而是每个月进行现金支付的年化比率。假设某月交银月月丰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8%,按照4%年化支付率进行支付,当月支付的现金仅是实际收益的一部分,剩余未支付的收益将继续留存进行滚动投资;假设某月该基金实际年化收益率不足4%,当月支付的现金超出实际收益,超出部分来源于过往累积未支付的收益部分或投资者的部分本金。
定期支付率≠收益率
误区二:
“定期支付率越高,是否代表收益越高呢?”老秦希望尝鲜,但面对3只新基金举棋不定。
定期支付每月有现金流
记者采访获悉,定期支付率不代表实际投资收益率,基金分红需要基金有正收益,定期支付则无需。
理想的投资品种既能享受投资收益,又能获得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入,“我打算给老人家买点,一边投资,一边可以每月拿到一笔现金应付家庭的开支。”基民陈小姐表示。部分基民选择定期支付型基金是看重稳定的现金流入,不过,现有产品并非都能每月提供确定的现金流入。
除了博时月月薪外,其它两只定期支付型产品均是按照约定的年化现金支付比率计算的定期支付金额,每期支付给基民的这笔金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当期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在基金投资亏损的情况下,基金也将进行定期支付,此时支付的就是基金本金。
在支付方式上,工银月月薪和交银月月丰较为类似,都是采用固定比率份额支付的方式。而博时月月薪采用的是折算新增份额支付的方式。
本文由必威官网登录发布于股票基金,转载请注明出处:投定期支付基金三大误区:支付仅是部分实际收